顶腐病
为害症状:
①叶缘缺刻型。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“刀切状”缺刻,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,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,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。
②叶片枯死型。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,叶片有时呈“撕裂状”或“断叶状”,严重时顶部4~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。
③扭曲卷裹型。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,缠结的叶片常呈“撕裂状”、“皱缩状”,病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化症状。
④叶鞘、茎秆腐烂型。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,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“铁锈色”腐烂,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,或出现空洞,内生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,刮风时容易折倒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快铲趟进度,排湿提温,消灭杂草,提高秧苗抗病能力。
2、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,要及时追氮肥,对发病较重地块更要早追肥。同时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剂,促苗早发,提高抗逆能力。
3、农药防治:发病初期,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8%甲霜灵 锰锌300倍、75%百菌清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加多元微肥型营养调节剂600倍液(每桶水25克)或碧护1-3克/亩,均匀喷雾。
4、对玉米心叶已扭曲不能正常打开的的较重病株,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,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,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。
为害症状:
甜玉米茎腐病常由几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。一般发生在甜玉米的吐丝后期,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,急性型即“青枯型”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,或天气有大风,经过2~3天叶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状。慢性型病程进展缓慢,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枯,后期茎基部变色,腐朽,感染部腐烂,有腐嗅味,植株青枯,病部如水渍状。髓部中空,易倒伏,果穗下垂,籽粒干瘪。
防治方法:
(1)选育抗病品种;(2)轮作,合理密植;(3)科学施肥;(4)化学防治:施得乐1000倍喷茎基部,青枯灵或青枯停1000倍灌根。
为害症状:
主要为害叶鞘,也可为害茎秆,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。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~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。病斑中部灰褐色,边缘深褐色,由下向上蔓延扩展。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。果穗染病后秃顶,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,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。多雨、高湿持续时间长时,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,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,形成小菌核。
防治方法:
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、菌核净,或喷施烯唑醇、代森锰锌等,或剥掉基部发病叶鞘后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。视发病情况隔7~10天喷1~2次。
为害症状:
被害玉米表现为失水、失绿、早衰、干枯、倒伏,严重时地块绝收。玉米红蜘蛛形成的主要原因,一是高温干旱,在玉米生长旺季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。二是寄主多,基数大。玉米红蜘蛛除为害玉米外,也为害高梁、锦花、大豆、黄瓜、马铃薯等几十种农作物。几十种杂草是寄主,包括藜科的灰菜,苋科的苋菜,豆科的野生大豆,茄科的酸菜果和菊科的鬼针草等。
防治方法:
农业防治。深翻土地,将虫源翻入深层;早春或秋后灌水,将虫源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;清除田间杂草,减少螨虫食料和繁殖场所;避免与大豆间作。
药剂防治。当螨虫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,进行喷药防治,以防扩散蔓延。可用20%三氯杀螨醇乳油、10.5%阿维菌素·哒螨灵 1500倍液或20%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;20%螨克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也可用烟雾发生机进行熏杀,推荐药剂:阿维菌素乳油或阿维高氯乳油与柴油1:3进行混合使用。
危害症状:
是玉米的主要害虫,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,破坏茎叶组织,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,影响玉米生长,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。
防治方法:
抖克1000倍、金世纪1000倍、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-1500倍灌心或者喷雾。